【震驚】我在溫哥華給孩子打疫苗
開始打針前,大寶看到很多玩具自己就要進注射,爸爸在外面填寫資料和預約下月的安排。除了玩具,到處貼滿溫馨的標語提示,一切以孩子為中心。走廊里只有醫生來回穿梭,我們在外面跟醫生談了10分鐘后,被請到打疫苗的房間里,醞釀情緒、熟悉環境及讓小朋友玩玩具緩解緊張等準備工作。醫生的桌子上放著疫苗和打針需要的棉球等,大概又過了10分鐘才說要開始打疫苗了,然后醫生又說忘記拿bubble(吹泡泡的玩具)了,又出去拿冰激凌形狀的bubble,我們納悶打疫苗為啥需要bubble?最后一針醫生說,很疼,一針下去果然哇的哭了爸爸抱著她緊張的也直擦汗。所以這個時候才發現bubble派到用場了效果顯現出來的確能分散一些注意力。醫生說如果愿意的話,晚上就可以洗澡,我們心意已領,但還是算了吧!
在北京的社區醫院寶寶們都像流水線一樣打完一個下一個,哪有時間哄你,家長們自己趕緊帶出去騰出位置下一個上。在加拿大,強制性接種的疫苗會被標注在“疫苗接種卡”上,這張卡新生兒出生當天就會發到新生兒家長手中,何時注射、每次注射什么類型、注射幾針,都標得一清二楚。到時只需照方抓藥去接種就是,新生兒出生后7天內社區護士會走訪,屆時會再次提醒。
如果并非第一次接種,但家長忘記了接種時間,家庭醫生診所或上次接種的地方,一般都會打電話來提醒。加拿大有全國聯網的醫療數據庫,這種數據庫有三大部分,分別記錄住院病人、診所病人和購買處方藥病人的信息。由于每個加拿大人(包括外籍永久性居民)都有獨一無二的醫療卡號。因此任何一項醫療記錄都能清晰找到時間、地點和責任人,無法由任何人涂改粉飾,任何一個加拿大人不論在何時、何地接種何種疫苗,都可以查得一清二楚;理論上即便出國,該卡也應隨身攜帶,一些避不開接種期的嬰幼兒在境外接種后,“疫苗接種卡”上也要如實記錄,回國后要報給家庭醫生。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漏種或重復種,另一方面,不同國家接種的疫苗種類不盡相同,也需要核對以免出問題。強制接種的疫苗由全民醫保負擔,是不需要花錢的。但流感之類非強制疫苗則不同,一般是要自費且并不便宜,不過疫情高發期有時政府會宣布在一定時段內免費,許多家庭會特意選擇在這些時段進行全家接種。大部分疫苗是全國性接種的,由聯邦衛生部、聯邦衛生安全局和各省衛生廳共同管理。全國性接種的疫苗由聯邦衛生部統一訂購、發放至各省衛生廳,后者負責省內接種網店的布局、發放,然后等待聯邦衛生部的統一指令安排接種。如果是省內自行安排接種的疫苗,則由省衛生廳自行訂購、發放和接種,并報聯邦衛生部和聯邦衛生安全局備案。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普通患者無權查閱醫療數據庫,也無權知道疫苗的生產廠家、批次等,但可以要求家庭醫生代為查詢。
上一篇: 第二本護照如何滿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