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雙降之后,我們的資金到底又該何去何從?
1.遠離周期性資產和過剩產能行業
央行“雙降”后,銀行存款利息更低了。那么地產、礦業、煤炭,就是要遠離的行業。一方面,不要再固守房地產投資理念,逐步降低房地產投資比重,變現固定資產;另一方面,減少并撤出傳統行業尤其是產能過剩行業的股權、債權投資,因為“穩增長”并不意味著這些行業會恢復快速增長。
2.增持長期類固定收益產品
通過增持這類產品鎖定收益,降低利率下行風險。由于利率下行,可適度延長固定收益產品投資期限。近期多家銀行調降一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表明收益率走低趨勢剛剛開始。9月份,新發的10年期國債中標利率跌破3%,為2008年12月以來首次。在房地產開發投資長周期下行,重工業產業鏈產能去化,傳統增長動能缺失的背景下,利率下行是長期趨勢。
3.配置權益類產品
對于長期投資者來說,權益類產品的配置正當時。在目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美元暫緩加息,國內宏觀經濟有望年底企穩的背景下,我們認為股指有望在目前水平進行波動,展開估值修復行情。因此,權益類產品的配置正當時。
4.適度持有海外資產
美元升值預期依然存在,建議適度持有海外資產。在大類資產配置中,首先需要確定的是國別資產配置。雖然目前美聯儲加息弱化,但整體美元指數依然會保持強勢。以美元計價資產依然是海外資產配置的重點,不過短期仍可適度將人民幣轉持美元及港幣資產(因港幣與美元采取聯系匯率制,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相對升值,港幣對人民幣匯率也將被動升值)。分析人士認為,低利率時代,全面的資產配置越來越緊迫。負利率時代已經來臨,選擇高于市場水平的資產配置策略就越來越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