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創始人用什么身份割美國人的“韭菜”?
瑞幸咖啡の秘史
自從瑞幸咖啡被美國專業做空機構渾水狙擊后,自爆虛構了22億元的收入,股價大跌了70%。然而,圍繞在瑞幸咖啡身上的疑云,不但沒有散去,反而越來越濃厚。抽絲剝繭,順藤摸瓜。我們發現了一起布局時間超過15年的棋局。而這一切,都要從15年前,一個時年35歲的加拿大人說起。
*陸正耀帶領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時已經是加拿大人
陸正耀本來不是加拿大人,而是福建省的屏南縣人。1991年,22歲的他從北京科技大學本科畢業后,在體制內工作了3年。當下海潮在全中國流行后,1994年陸正耀選擇下海創業。當時體制內人員勇于辦理停薪留職的選擇,就已經是大新聞了。他干脆停薪、不留職位,裸身下海。因為他看到了,利用自己身份的優勢,拿下朗訊科技、阿爾卡特等國際通訊、手機廠商在華最大的代理資格時,就已經躺著賺了個盆滿缽滿。于是在大學畢業08年、創業05年后,才29歲的他做出了此生最英明的決定:移民到了加拿大。就此,從2005年開始,一個加拿大國籍的中年男人,就要開始他在中國這片故土上的神奇表演了。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陸正耀的傳奇,雖然陸正耀和瑞星咖啡之間的事情也足夠傳奇,但此次我們拋開商業道德和商業邏輯,深刻剖析的卻是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為什么大佬們都要選擇移民?
01稅務身份≠國籍身份
國籍主要通過依血統和依出生地原則而原始取得或者加入取得,而稅務居民身份的認定則以該個體與國家之間聯系的存在為必要條件。實踐中,各國對稅務居民身份的認定有各自不同的標準。
?先看一個例子,你就明白稅務身份和國籍身份的區別了。
你持有中國護照,沒有美國的綠卡或護照,而你一年內在美國居住超過了183天,那么你就成為了美國的稅務公民。那么,美國就針對你這個稅務身份進行征稅,而美國是全球征稅的。你還可以同時有其他稅務身份。那么就存在一種可能是你在別處已經納稅了,那么你要向美國提交你已經納稅那部分的證明。。。
?再來一個例子:你在澳大利亞有個帳戶,他們早幾個月就寄給你一個信/郵件,他問:你在我們這兒的帳戶是用什么身份開立的?如果你已做了身份規劃,那么在你的不同身份里,你可以確認一個,比如你確認說這個帳戶是以中國公民的身份開立的。那么這個帳戶就進入到下一步CRS信息交換里中國和澳大利亞有雙邊信息中了。雖然各國制度各異,但存在一些較為普遍的思路,通常表現為對境內住所或者境內停留時間長短的規定,一般以 183天(半年)為界限,超過183天一般被認為具有聯系。總體來說:擁有一國國籍不一定會被認定為該國稅務居民,具有一國的稅務居民身份的也不一定就是具有該國國籍的人。
02稅收居民身份是國際身份規劃和財富安排的核心
李嘉誠是一個企業主,持有中國護照,早年李總考慮到外貿活動的便利性,給自己在廣州運營的企業設置了一個香港控股公司。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家族企業架構,各種巨大的好處自然是不用在此多加贅述。
但由于李嘉誠是中國籍,這個架構就存在不少隱患。
1) HK公司受《個人所得稅法》反避稅規則約束;
2) HK公司持股境內控股平臺,受外匯管理管制,需辦理備案登記;
3) 境內控股平臺向HK公司分紅,需符合“最終受益人”判定,可能無法享受5%優惠稅率;
4) 內資控股平臺持股內資運營公司,通常涉及股權變更,需符合外資并購相關規定,報商務部審批。
那是不是李嘉誠持有外國綠卡/護照,就高枕無憂了呢,也不是!
更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李嘉誠雖然持有加拿大護照,但平時主要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他就構成了中、加兩國的雙重稅務居民身份。如果李嘉誠還在澳大利亞購置了房產,夫人和子女在澳大利亞生活、受教育,那么還是可能會被澳洲政府認定為澳洲稅務居民。在這種情況下,李嘉誠負有向中、加、澳三國政府進行納稅申報的義務。在此種情況下,李嘉誠自身在擁有中國稅務居民身份的同時,多拿幾個十幾個其他國家的護照,并不代表就是其他國家的稅務居民了。但是個人稅務身份規劃必須要在專業團隊的輔助下小心規劃,其中如何選擇居住地更是尤為重要。居住地選擇的本質是稅務身份的主動選擇,是一種長遠的個人稅務規劃。李嘉誠是加拿大國籍,在加拿大有公司,卻不需要繳納加拿大所得稅(加拿大聯邦所得稅稅率最高可達29%)。因為李嘉誠長期居住在香港,應該算香港稅務居民,而香港只對來源于香港境內的所得征稅,也就是說,李嘉誠利用居住時間(根據每年出入境情況計算)的規則實現了稅務居民身份的“轉換”。畢竟高福利勢必伴隨著高稅收,加拿大雖好,但稅交起來也很傷。因此,無論是從合理避稅還是從家族財富傳承的角度來看,家族企業的所有高層人士都分別擁有一個或多個低稅或免稅國的身份實在是大有裨益!家族成員不同的國際身份規劃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例如家族財富的國際化資產配置、家族文化精神傳承、家族財富的稅務籌劃、家族企業股權海外架構設計,以及家族信托籌劃等。
03在家族財富管理中應當首先考慮身份規劃問題,通俗的講,移民可以理解為獲得了一個外國戶口或暫住證,但移民所帶來的影響遠非身份本身。在家族財富管理的情境下,身份規劃,本質上是準備改變一個家族成員的司法管轄地,因其通常持有賬戶、股權、不動產等資產,所以身份的改變還將極大影響財產關系的法律適用。由于移民涉及到稅務居民身份、司法管轄、法律沖突等國際法問題,一旦沒有妥善規劃,將會產生難以預料和挽回的影響,需要慎重對待。隨著國內個稅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內投資者和企業家們對財富隱私、資產避險、投資升值以及海內外企業構建的綜合需求越來越強烈,因此,海外資產配置、稅務規劃、海外身份成為解決資產和稅務問題的關鍵。以海底撈張勇夫婦為例,他們通過獲取一個非全球征稅國家的新身份,以此避免了新個稅所面臨的稅務風險。2018年9月,海底撈赴香港上市,此后不久,張勇就和他的妻子舒萍改變了國籍,并且通過新身份的享受到了新的稅收政策。在最新發布的福布斯富豪榜中,張勇以138億美元的身家財富榮登“新加坡首富”的寶座。也就是說,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張勇的身價就飆升了四百多億人民幣,成功晉級新加坡首富。而據相關報道,通過獲取新身份來進行身份規劃和財富安排的案例屢見不鮮。此前亞非銀行發布的“2019年世界財富遷移報告”顯示,中國是各國家遷移排名中最突出之一。近幾年,中國高凈值人群移居海外數量屢次刷新紀錄,且熱潮仍未褪去,未來還將繼續增長。張勇和舒萍作為海底撈的聯合創始人,之所以選擇移民新加坡,其實是有很重要的原因,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由此可以看出財富要長久傳承下去是多難的挑戰。
創業容易守業難,要想守護自己親手打下的基業,企業家們最常用的辦法便是通過合理的稅務籌劃來規避資產風險,而多國海外身份的合理配置就是最穩當快捷的最佳途徑。
上一篇: 最受移民喜歡的四個愛爾蘭城市!